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最专业 http://www.victroncapital.com/m/ 钟振振博士年生,南京人。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。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“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”指导教授,中国韵文学会会长,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,中华诗词学会顾问,中央电视台“诗词大会”总顾问、《小楼听雨》诗词平台顾问、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。曾应邀在美国耶鲁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。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(37) 1、清·冯班诗之“拟托微波又自休” 诗友雁南飞问:清·冯班《舟中见》诗曰:“晓风催发木兰舟,拟托微波又自休。满眼金阊好光景,水窗鸾镜见梳头。”请教先生,这首诗第二句如何理解? 钟振振答:这首诗的章法比较另类,用的是“倒戟而入”法——颠倒了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。 如果我们把它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理顺了,可以写成下面这样: 晓风催发木兰舟,满眼金阊好景收。 鸾镜梳头水窗见,微波拟托又还休。 这样,是不是好理解得多? “木兰舟”,就是船。 “金阊”,就是苏州。 “鸾镜”,就是镜子。 “水窗”,就是临水的窗户。苏州河流多,临水而建的房屋自然也多。 “托微波”,是用曹植《洛神赋》“无良媒以接欢兮,托微波而通辞”。曹植的赋,是说自己爱上了洛水的女神,但没有好的媒人做媒,没法和她欢会,只能托洛水的细浪和她通话。 冯班此诗,写的是舟中所见。 所见者何?——“满眼金阊好光景”?不全是。更主要的是“水窗鸾镜见梳头”,一家人家,临水的窗户边,有个姑娘对着镜子在梳头! 诗人一眼就看中了那位姑娘。他很想通过什么方式将自己的爱慕之情传递给她;但又觉得很唐突,很冒昧,终于,“发乎情,止乎礼义”(《诗小序》),自己打消了这个念头。 这首小诗的美学价值,在于抓拍了一个可以管窥江南水乡旖旎风情的特写镜头,温婉动人。诗人见此,心跳加快了几分,或许有的;真把它当爱情诗看,便呆了。 2、清·王又曾诗之“佳句乞吾灵” 诗友抛砖乐问:清·王又曾《桐江》诗曰:“树色浇篷翠,岚光瞥眼经。来探群壑秀,一上合江亭。细雨乌犍立,江沙白鸟停。隐君如可访,佳句乞吾灵。”有注者曰:“乞吾灵:求助于自己的灵感。”请问这注释是否正确? 钟振振答:不正确。“桐江”是东汉高士严光垂钓之所,“隐君”即指严光。“隐君如可访,佳句乞吾灵”,两句文义是紧密关联着的,是说严光如果可访求而得见的话,希望他能满足我的愿望,让我写出好诗来。当然,这是文学语言,表达的是诗人对严光的敬仰,以及写出好诗来的渴望。 “求助”,一般是“求”他人“助”我。说“求助于自己的灵感”,不啻是说“求”我“助”我,总觉得有点别扭。何况,只要“求助于自己的灵感”便能写出“佳句”,那就没严光什么事了,上句的“隐君如可访”岂不成了赘文? 作者/钟振振编辑/冯晓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sp/pgsp/5930.html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