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5/1/17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

慈利县人民法院普法宣讲团在金慈小学进行法治教育宣讲。慈利县人民法院供图

吴祎琪

心灵,怎会有个树洞?树洞,怎会有个信箱?

童话里的故事,如今化作了慈利的现实。以“心灵树洞”信箱为“纲”,慈利县人民法院织就了未成年人保护的“目”。从关爱、预防、惩治、挽救未成年人四方面着手,逐步建立起聚焦未成年人保护的法治护航体系,实现了审判职能的溢出。

“长大后我也要当法官!”聆听了“筑梦法庭”的入校普法宣讲,双岗小学六年级学生王同学在他的笔记本上,庄重地写下了这样的梦想。

用好“法律的秤”,护好“少年的你”。在法律冰冷的条款上,慈利县人民法院撑开了温暖的晴空。

创立“心灵树洞”信箱,打破心理壁垒

遭遇校园性侵、欺凌该如何求助?校园侵害痛点又该怎么破解?一只小小的“心灵树洞”信箱,开启了一条令学校、家长、学生满意的通道。

慈利县人民法院的“心灵树洞”信箱,系全国法院系统的首创。它的设立,给未成年人提供了一个“吐槽”的便捷渠道。学生在遭受校园欺凌、性侵、家暴,或者面临烦恼、困惑、恐慌,随时可以向“心灵树洞”投递信件。

为了使“心灵树洞”信箱有效发挥作用,慈利县人民法院还配套了回访制度,专职干警每周对树洞内容进行收集分析。发现性侵害、校园欺凌、家暴等违法线索,及时移交相关职能部门。“心灵树洞”信箱的设立,架起了法院与学校之间法治建设的桥梁,也是未成年人普法教育关口前移的新举措,对维护在校未成年人合法权益,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。

慈利县人民法院还进一步延伸普法触角,打造“法治港湾”。以法院(庭)开放日、巡回法庭、法治副校长讲课、拍摄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情景剧等形式,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,破解青少年成长的烦恼。今年以来,该院深入各类学校、留守儿童之家以教育引导等形式开展帮扶活动11场次,受惠未成年人达到余人次,法治宣传教育23场次,受众余人次,通过打关爱电话、赠送礼物、组织家访谈心余人次,让未成年人真切地感受到司法温暖。

真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,由专门的家事审判合议庭审慎办理好儿童权益受损的民事案件,给予留守儿童最大法律支持和保障。在办理离婚、抚养纠纷等案件过程中,坚持调解优先原则,主打父母对子女的“责任亲情牌”,强化案件督促跟踪抚养费兑现,减轻因父母感情问题对子女造成的不良影响。

开展系列关爱活动,促养健康人格

一声法槌落下,一名稚气未脱的“被告人”被两名“法警”带上“法庭”……这是一鸣中学模拟法庭的一幕。平日活泼的孩子,显得格外地严肃与认真。

面对学校与学生在“心灵树洞”发出的邀请,慈利县人民法院持续开展了“送法进校园”活动。并根据未成年人心理和生理特点,有针对性地安排宣讲内容。编写案例分析材料、以案释法材料,便于学生运用法治思维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困难,维护自身合法权益。

不仅如此,慈利县人民法院不断升级服务意识,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推向了更宽的领域。

法院定期开展开放日活动,邀请学生走进法院,旁听庭审,与法律零距离接触,感受法治文化和司法威严。鼓励青年法官助理到学校任法治副校长,创新法治教育活动,法教联动共同撑起法治保护伞。

尤其是对问题儿童,慈利县人民法院倾注了更大的精力。在加强与教育部门全方位合作的基础上,尽全力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,经常性走访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被告人家庭,进行强制性家庭教育,帮助树立正确的家风。同时,法院团支部积极发挥引导作用,组织志愿者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系列活动,倡导一名团员联系一名留守儿童,定期走访慰问,关心他们的学习,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yy/pgyy/7341.html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