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期白癜风的症状图片 http://pf.39.net/bdfyy/dbfzl/160319/4793221.html 从前,车马很慢。一生只够爱一个人。 永远的思念,很深,深得万水千山都阻不断。 当这样优美的语句落到了真实的爱情中时,它变得更加有力,砸在我们的心间,溅起感动的泪水。 他们的爱,没有轰轰烈烈,只有承诺与等待; 他们的爱,没有生死未卜,却又感人至深。 这份爱情,便是“两弹元勋”邓稼先和许鹿希的爱情。 好的爱情,势均力敌 那年相遇,是在北京大学医学院的物理课堂上,邓稼先是物理系的助教,许鹿希是一名学生。 文静漂亮的许鹿希让阔别北平数年的邓稼先感到似曾相识。 原来,两个人早就相识了。是的,他们两家是世交。 邓稼先的父亲是国学大师邓以蛰先生,许鹿希的父亲是九三学社创始人许德珩先生。 当时,邓以蛰教授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哲学系任教,许德珩教授则在北大法学系任教。 两位大师总是在一起抒发情怀,也会到彼此家中做客,所以两家的孩子也是互相有来往的。 邓稼先的父母对看着长大的许鹿希很是疼爱,许鹿希的父母则亲切地称邓稼先为“邓孩子”。 这样渊源的家学和青梅竹马的情意,爱情在两个人之间慢慢发酵了。 但是大学不允许谈恋爱,更不允许结婚。 许鹿希继续着学业,邓稼先也进入美国普渡大学研究生院核物理专业攻读博士学位。 爱一个人,就是让对方成为更好的人。 两个人的爱情,并没有成为彼此前进道路的绊脚石。 直到年,他们才正式结婚。 那年,邓稼先29岁,许鹿希25岁。 邓稼先是中科院数理化部的副学术秘书,许鹿希是北京医学院的老师。 邓稼先是个浪漫而多才的人,两个人有时在小路上漫步,有时在月光下唱《苏三起解》,有时他们就去颐和园,站在万寿山上眺望昆明湖。 邓稼先和许鹿希喜欢月亮,也喜欢丁香花,两个人会寻着花香在月光下相依而行。 邻居们常常调笑他们,是夫唱妇随的楷模。 “邓稼先总能有意无意地为家人创造这种幸福感。” 婚后,两个人先后有了一双儿女。 邓稼先的工作虽然很忙,可是一有时间邓稼先就会陪孩子玩。 他会把孩子们放在自行车上,带着孩子们兜风; 还会和儿子比赛玩游戏,甚至一起放鞭炮。 在许鹿希的眼里: 他就是这样,已经当了爸爸,也跟孩子一样,他永远是没成年的成年人。那时稼先工作很顺利,也很有成绩,经常在刊物上发表文章。周末我们总是带上孩子去爬山、游泳、散步。 爱情的美好就在于,在对的时间遇上了对的人。 好的婚姻,便是懂你 海子说:你来人间一趟,你要看看太阳。 邓稼先是有伟大抱负的人,当他决定舍小爱成大爱,为国家的事业奉献终身的时候,许鹿希选择了等待。 “鹿希,往后家里的事我就不能管了,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。做好了这件事,我这一生过得就很有意义,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!” 漫长的沉默后,许鹿希说:“放心吧,我是支持你的。” 那年,许鹿希30岁,邓稼先34岁,他们的女儿4岁,儿子才2岁。 从许鹿希说出“我支持你”这四个字,便是为爱奉献的一生。 此后,邓稼先开始变了,不仅回来的时间越来越晚,原本开朗的性子也开始沉默,常常坐在那里,瞪着眼睛发呆。 一个周末,邓稼先破天荒没有去加班。 而是,在家里放起了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《命运》,强有力的音符不断地从唱机里传出来。 许鹿希能感受到邓稼先内心的不平静,直到多年以后才知道,就是在这一天,邓稼先找到了中国原子弹的主攻方向。 也是从那以后的一天,邓稼先收拾好行李。 “你要调动到哪里?做什么工作?”“不能说!”“那你给我一个信箱的号码,我跟你通信。”“这不行”“多长时间回来?”“不清楚,可能会很久!” 这是一种怎样的爱,可以不问去路不问归期就义无反顾地相信? 这又是一种怎样的爱,可以不怕背叛不怕辜负就一腔热血地托付? 从那以后,邓稼先彻底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。 随着时间的推移,许鹿希的日子越来越艰难。 先是孩子们不停地问着:“爸爸,爸爸去哪里了?” 接着,邻居们也开始用异样的眼光打量许鹿希,猜测着邓稼先是不是另结新欢,抛弃了这对母子。 每当这时,许鹿希都只是轻轻地说: “他出差了,只是时间有点久。” 有时,邓稼先的同事回北京开会的时候,也会打电话给许鹿希,问问有没有什么带给邓稼先的。 每当此时,许鹿希就会放下所有手中的事,去买邓稼先喜欢的吃的和生活用品。 许鹿希在《英雄大爱》中说: “说真的,给他买东西我愿意,但是人在什么地方,过着什么样的生活,我一点都不知道。那两年,好像给他买东西特别勤,说起来也真奇怪,那时候,我对他的思念,就全在这突如带东西上了。” 许鹿希就这样,用“我支持你”四个字,支撑起了28年的等待,填充了整个青春的岁月。 在这二十八年里,许鹿希不负所托,照顾着病中的双亲,操持着家务,养育着孩子们,用她并不坚强的肩膀扛起了这个家。 懂得、信任、坚守,这便是最好的婚姻。 是许鹿希的大气,成就了邓稼先的胸怀。 余生,追逐你的光 年的9月,邓稼先母亲患了重病,生命危在旦夕。 为了不让丈夫遗憾终身,许鹿希破天荒地找到邓稼先的领导。领导却说: “这个时候,无论有天大的事,邓稼先都不能回来。” 年十月,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当天,《人民日报》出了一份号外,头版上写着“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”。 许鹿希隐约知道了,邓稼先这么多年都在做什么。 年6月,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。 两弹的成功爆炸,为中国赢得了尊严,避免了战争,也为中国成为强国奠定了基础。 可是在年的一次空投核弹过程中,因为降落伞没有打开而出现了事故。 为了保护年轻人,邓稼先抢着去捡碎片。 因为没有严密的防护服,邓稼先的身体也遭受到了极为严重的辐射伤害。 因为这次伤害,邓稼先开始快速地衰老,头发白了一大半。 年,等待二十八年的许鹿希终于等来了邓稼先。 可是,此时的邓稼先已经是61岁的老人了,并且因为身患癌症,生命即将走到了尽头。 年7月29日,邓稼先因为全身大出血去世了,享年62岁。 那天,许鹿希在病床前放声痛哭: “28年的等待,为何最终相聚的时间又这样短?”“我们想去很多地方,最后一个地方都没有去!” 邓稼先去世后,许鹿希采访了数百位邓稼先生前的同事和好友,还原了丈夫生前的痕迹,用二十八年的时间写下了《邓稼先传》。 许鹿希还把丈夫一生中最重要的照片都公布在了《邓稼先图片传略》中,其中收录着一篇对邓稼先意义非凡的报道: 《名字鲜为人知,功绩举世瞩目:“两弹”元勋——邓稼先》 因为这篇报道,邓稼先隐藏二十八年的身份,第一次公布于世。 他们的一生,都在追寻着另外的东西,也许很多人都不懂,但依然会打动我们,让人不禁潸然泪下。 如今,许鹿希依然对丈夫有着延绵无尽的柔情,两个人的小家依然是邓稼先生前的模样,就连搭在沙发上的毛巾,都没有换过。 许鹿希说: “只有这样不离不弃,才能感觉到丈夫的存在,仿佛他从来都没有离开过。” 邓稼先被人称一声,国士无双; 许鹿希便用整个生命,诠释巾帼。 二十八年等待,不知去处,不知归期; 二十八年追寻,只有记忆,没有未来。 从前的爱情很慢 慢得用一辈子去等一个人 慢得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愿,我们的爱,都能抵挡千山万水。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yy/pgyy/4499.html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