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3/5/3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

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11日讯(记者刘嘉 通讯员黄崇飞)11月11日,课间时分,黄陂区前川街第五小学一(2)班的教室里,几名同学正把手中的纸条投进一个塑料小信箱里。不敢说、不好意思说的话,想分享的快乐、难过的事,孩子们都会写成信“寄给”班主任张荣华,她都会一一回信。和孩子们这样用纸笔交流,张荣华已经坚持了3年多,累计回信近封。

孩子们往信箱里投递信件。(记者刘嘉 摄)

“孩子不愿说话,怎么了解他的内心世界?”

班主任用鞋盒做了个小信箱

最开始想到和孩子们用写信交流,是因为班里一个特殊学生。年,张荣华带的班上有个孩子因为父母离异影响情绪,很少开口说话。“如果孩子不愿意说,我还有没有办法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呢?”张荣华用鞋盒做了一个小信箱放在教室,告诉同学们,如果有话想跟老师说又不想当面说,可以写信投进信箱,一定会收到回信。

张荣华在上课。(记者刘嘉 摄)

一开始,张荣华只零星收到几张碎纸条。她每周五开信箱,周末时一封一封写回信。班里进步大、表现好的同学可以当“邮递员”,帮张荣华把回信精准“投递”到同学的手中。慢慢地,孩子们写来的信越来越多、越来越长,信也不再是一张纸条,很多都被郑重地装在了信封里。张荣华隔两天就得开一次信箱,抓紧时间写回信,也通过写信、回信和孩子们有了更多的沟通。

张荣华记得,有次班里一个女孩写来信,诉说自己被同学欺负的事。透过信纸,张荣华仿佛看到小女孩委屈却不敢说的样子。她写回信安慰了女孩,告诉她:“这件事你处理得很好,遇到困难可以写信告诉老师。老师会去了解这件事的原因,如果同学犯了错,老师一定会批评教育。也请你多给同学一次机会,如果他向你道歉,你们再做回好朋友吧!”信的末尾,张荣华画上了可爱的笑脸。

学生写给张荣华的信,有的是图画,还有的用拼音代替不会写的字。(记者刘嘉 摄)

“文字是很温柔的”

3年多,她给孩子们回信近次

“张老师,我晚上一个人睡觉很害怕,只有抱着一个娃娃睡”“我周末去黄陂广场吃了披萨”“老师,我好高兴呀,我跳舞比赛得奖啦”……在信里,学生和老师无拘无束地分享快乐和难过,不会写的字,孩子们就用拼音和图画代替。张荣华也珍视着孩子们的每一封信,在她看来,文字是很温柔的,写在纸上有时候比当面说沟通效果更好。最初因父母离婚不愿说话的孩子,在张荣华一封封信件的开导下慢慢打开心结,重新接受了爸爸妈妈,也交到了朋友。

通过信件往来,张荣华抚慰着孩子敏感的情绪,让那些没有说出口的话,还能被看见。去年,班里有女生要随父母转学去外地上学。她在给张老师的信里写道:“我真的很不想转学,可是没有人在乎我想不想转学。”张荣华认真地给她回信,告诉她虽然人生没有不散的宴席,但是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。“在新的学校,你也不会失去老朋友,还会多一群新朋友,新的老师也一定会喜欢你。”女孩转学那天,张荣华将一张有全班同学签名的卡片送给她,让女孩心怀温暖与期待地走向新学校。

张荣华写给孩子们的回信,根据学生年龄和来信内容,回信也有长有短,但每一封都认真又温暖。(记者刘嘉 摄)

每周要回40多封信,三年多里,张荣华给孩子们回信近封,最初的鞋盒子信箱也被用破了,同学们用透明胶粘了又粘。这学期,张荣华重新回到一年级,带一个新的班级。她把写信延续下来,特意买了一个结实的塑料小信箱放在了教室。

低年级孩子更需要耐心沟通

老师的回信被孩子们收藏起来

张老师写来的回信,被很多孩子当成宝贝收藏起来。四(1)班的张雨田说,她有一次跟同桌吵架了不知道该怎么办,就写信问张老师。张老师回信告诉她,如果好朋友之间有人做错了,就应该说“对不起”。“我后来跟同桌和好了,感觉张老师的办法真管用,我心里有了依靠。”四(4)班的高金怡写了篇作文,不知道写得好不好,就装在信封里投入信箱,请老师看看。没想到张老师不仅回信说作文她看了,还仔细地点评,夸她有进步。高金怡说:“那封回信我看了十几遍,特高兴,感觉张老师既是老师也是朋友!”

学生举起收藏的张老师回信。(记者刘嘉 摄)

“我带的多是一至三年级的孩子,低年级的小朋友需要更多的耐心与方法与他们沟通”,张荣华说,孩子是纯洁可爱的,对他们好,他们都能感受得到。一次,张荣华上课时因为学生调皮生了气,有学生写信来安慰她,一句“老师你别伤心,我可不想你长白头发”,把她又逗笑了。在通信发达的时代,一张纸、一封信能承载的情感更加珍贵,她也相信,这样真挚的沟通能走进更多孩子的心里,陪伴他们不慌张、不孤单地走在成长路上。

更多精彩内容,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“大武汉”客户端。

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st/pgst/3828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